明知故问 腾讯只能做社交、阿里只能做电商“互联网基因论”真的靠谱吗?_bob综合手机版_bob综合手机版_综合app官网ios
您的位置:首页 > bob综合手机版

bob综合手机版

明知故问 腾讯只能做社交、阿里只能做电商“互联网基因论”真的靠谱吗?

时间: 2024-01-27 08:15:59 | 作者: bob综合app官网

  因论文数据,想要了解2014~2021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出口金额以及它们占全国比重;2021年浙江省茶叶出口各个国家的出口量?

  您好!我想要2013-2019四川茶叶出口种类情况:绿茶出口占比~红茶~黑茶~白茶?

  请问新能源车未来五年国内渗透率为多少,有没有测算逻辑参考?国内外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峰值能达到多少?

  因论文需要,想要了解广东省纺织品类出口的主要市场,具体的出口额为多少,不同贸易方式出口额多少占比多少。蟹蟹!?

  明知故问 腾讯只能做社交、阿里只能做电商,“互联网基因论”真的靠谱吗?

  近日,吴军在在谈及老东家腾讯转型发力企业市场时,表示“(腾讯)从来就没做企业市场的基因”,引发一场关于“互联网基因论”的探讨。

  吴军是“互联网基因论”的提出者,其在著作《浪潮之巅》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一个在某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得非常适应这一个市场,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等已经很适应,甚至过分适应自己传统的市场。这使得该公司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会渐渐地、深深地植入该公司,可以讲是这个公司的基因。

  回望过去的十多年时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纵横捭阖,经营事物的规模高度分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即使三巨头再强势,也始终没法做到完全的交融,百度就是搜索、腾讯就是社交、阿里就是电商,这已经是普通大众心中的定式。

  似乎,中国互联网世界已经三分天下,BAT偶有冲突,但谁也不敢或者不能越雷池半步,涉足对方的主业。

  类似地,当这个公司开拓新领域时,它也会按照自己的基因克隆出一个新的部门。遗憾的是,适应现有市场的基因未必适合一个新的市场。

  并且,吴军认为:一个企业能不相信基因的决定性,但是最终没办法摆脱它的影响。

  几乎在吴军写《浪潮之巅》的相同时期,2010年1月,红杉资本资深合伙人迈克尔·莫瑞兹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他说:

  大多数人以为IPO是一个公司故事中的最高潮,但事实上这只是第一章而已。一个公司的基因早在它最初的18个月就被决定了。此后公司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改变,如果DNA是对的,它就是一块金子;如果不对,那基本就玩完了。

  曾写出《腾讯没有梦想》、《百度没有文化》的知名自媒体人潘乱在文章《吴军的公司基因论极其肤浅可笑》中表示:基因论是一种过度静态的观点,非常地陈腐,属于用错误的方法分析问题碰巧得到正确的结果,或是说事后诸葛亮。

  而早在2012年,远没有现在出名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就在微博上说:“基因论有理,但什么都归基因就和找借口没什么区别。”

  2009年,张一鸣第一次创业,创办了垂直搜索引擎“九九房”,并且在6个月时间内推出掌上租房、掌上买房等5款移动应用,用户达到150万,是房产类应用的第一名。

  按照“互联网基因论”,张一鸣应该是在搜索引擎或者房产信息行业深耕,将与百度、链家、安居客等展开竞争。但到了2012年12月底,张一鸣开始第五次创业,成立字节跳动,先后推出“今日头条”、“内涵段子”、“搞笑囧途”、“内涵漫画”、“好看图片”、“今晚必看视频”等12款应用,转战内容娱乐领域。

  到2018年,张一鸣携字节跳动旗下三大应用: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大杀四方,直接对手也变成了腾讯。

  张一鸣不相信“基因论”的同时,作为后三巨头时代的“三小巨头”,王兴也不相信。

  在2010年“百团大战”中幸存下来的美团,以外卖为核心,业务已涉及到餐饮、酒旅、打车、电影票(猫眼)等,王兴在“吃喝玩乐”的世界里四面出击,站在了“基因论”的对立面。

  毋庸置疑,亚马逊是一家电商网站,但在电商之外,亚马逊的云服务AWS,已经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垄断着全球云服务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7月底的报告,AWS2018年营收155亿美元,占全球2018年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324亿美元总营收的近一半。

  不仅如此,亚马逊在跨度更大的流媒体视频领域也是收获颇丰,其Prime Video用户遍布十几个国家,会员数量超1亿,此外,亚马逊还自制原创节目和电影,2016年发行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更是斩获第88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大奖。

  从电商跨界到影视娱乐,可谓颠覆了“基因论”,但对于亚马逊来说,这是业务发展所衍生出来的服务。

  腾讯游戏世界第一。依据数据调查研究机构Newzoo早先发布的数据,早在2017年,腾讯就已经以181.2亿美元的游戏总收入位列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索尼的105.48亿美元。而今,不管是全球市场,还是集团内部,游戏都能够说是腾讯声名最显赫的业务。

  腾讯音乐中国第一。2018年12月12日,腾讯音乐纽交所上市,根据公开资料,腾讯音乐占据了国内超过 70%的流媒体市场占有率,一马当先的优势明显。

  腾讯投资全球领先。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今年2月的腾讯投资年会暨IF大会上表示,在过去十年,腾讯投资了大概700多家公司,其中有63家已经上市,有122家是市值或者价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持股超过5%的公司总市值加起来超过5000亿美金,等于再造一个腾讯。”

  如果单从“互联网基因论”来看,我们或许没法想到,做社交出生的腾讯,居然也能将游戏、音乐和投资业务做到行业领先。

  腾讯所涉足的新业务领域,本身都早就有巨头,也早就形成了这一领域的游戏规则,比如游戏行业的索尼、暴雪,投资领域的软银、红杉等。任何一项新业务的进入,腾讯都需要遵守该领域的规则,而后再是迅速成长。简言之,是新业务 社交,而不是社交 新业务。

  换句话说,社交是腾讯的优势,但也仅仅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是腾讯跨界能获得加速扩张的优势所在,但并不能就此粗暴的归功为社交基因的延伸。否则,坐拥20亿用户的Facebook应该比腾讯跨界的更加凶猛,但现实情况并非这样。

  阿里巴巴同样如此,电商是阿里擅长的,但阿里在云服务、移动支付、和SaaS领域(钉钉),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是业务延伸的结果,但不是基因决定的结果。

  那么,让外界一直固化的认为“腾讯只能做社交、阿里只能做电商”的关键原因到底是什么?

  小鸿科技COO 陆树燊曾是微信团队早期成员,后来又加入阿里支付宝团队。在他回答“为什么腾讯做不好电商,阿里做不好社交”这样的一个问题时,提到一个关键词“企业气质”。

  陆树燊认为,公司业务决定企业气质,腾讯做社交产品,长期培养的是企业的思维导向,容易内求,探寻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需求;阿里巴巴做电商,养成的都是行动导向,处理的都是外部存在的商业逻辑,二者是相反乃至对立的存在,因此在业务延展上,也多是由此出发,就形成了相对分明的业务布局。

  而知乎活跃答主吴丹霞则从产品层面分析了腾讯与阿里各自的局限性。吴丹霞指出,腾讯的主流产品,总的体系都是C端,是从用户角度,而阿里的产品总体都是为了达成交易,关注点在于流程、供应链、各方对接、保证链路的打通。

  所以将心比心,当腾讯想做好阿里的电商,出发点依然是用户,如何让用户用得好、用得爽,但是在电商里更重要的是线下供应链、客户关系、商业关系等;当阿里想做好腾讯的社交,习惯性的出发点却是流程、链路的打通,忽视了交友过程中的乐趣,就很难做得下去。

  互联网科技金融领域的大V景辰分析认为,中国互联网先后经历了技术依附、平台依附、流量依附以及现在的资本依附阶段。资本依附阶段的特点是,网络公司依附于资本,为资本打工。直接表现就是,新的业务在资本投入后,有没有增值的效率,如果有,就做,假如没有,就砍掉。最鲜明的对比,就是阿里巴巴的来往和钉钉。做大一个业务,不是你想不想,而是资本让不让。

  资本是趋利的,尤其是上市企业,变现的压力更大,这就决定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企业,最好的业务扩张选择,就是在现有成熟业务的基础上去微创新、去做延伸,所以才导致了公司会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越跑越远,而在别人所擅长的领域铩羽而归。

  其一,“互联网基因论”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跨界的行为频出,“互联网基因论”是无法解释的。

  其二,人们为何会认为腾讯只做社交、阿里只做电商、百度只做搜索,是因为早期的刻板印象,其实BAT在主业之外,在很多细致划分领域都很优秀。

  其三,决定企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做什么能够成功,做什么注定失败的,并不是“互联网基因论”,而是需要结合企业文化、企业使命、思维方法乃至资本支持等维度来分析。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