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泡沫加工中心

泡沫加工中心

    坚持自主创新 再造新的辉煌

    时间: 2024-02-15 10:57:24 | 作者: bob综合手机版

    今年8月30日,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暨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计算所)

  今年8月30日,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暨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计算所)创建50周年纪念日。

  50年前,沈阳计算所的先驱者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开创了新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片天地。沈阳计算所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辽宁电子技术研究所。1960年7月,在该所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中科院辽宁分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62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辽宁计算所、物理所及吉林数学所的主要部分合并为中科院东北计算中心,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1967年10月,该中心划归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领导。1970年7月,又归属中国科学院。1972年8月,改称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01年6月,沈阳计算所整体转制为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翻开沈阳计算所的大事记,能够正常的看到,该所的每一项技术均是面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重大需求。50年来,沈阳计算所不忘科教兴国的重任,坚持自主创新,用信息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取得累累硕果。在高性能超级小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科学计算、电子对抗、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和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突破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先后取得科研成果二百多项,有近百项获国家、院、省级科技进步奖,一批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所初期,先后研制出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近年来,更是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台压缩型超级小型计算机;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台 CAD 工作站系统;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台超级小型计算机及其工作站系统;最先实现我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国产化;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台高档数控系统,改写了我国没有高档数控系统的历史,解决了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建成我国第一个高档数控国家级工程化研究基地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取得我国第一个高档数控软件版权;率先实现我国高档数控系统产品出口

  近年来,沈阳计算所共承担各类科学技术研发项目1000多项,研制推出新产品50多个。自2000年以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核认证,沈阳计算所先后取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软件企业资质、安全技术防范资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连续多年被政府有关部门评为“3A级信用等级”单位、辽宁省“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优秀IT服务商”等。在信息化和数控领域赢得了良好声誉。

  在Google上搜索沈阳计算所,记者看出在先进制造、能源电力、铁路交通、政务信息、安监环保、医疗卫生和网络通讯等多个领域都使用了沈阳计算所研发的技术和成果,尤其在高档数控技术和电力信息化技术方面更是行业领先。

  数控技术与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与基础技术,数控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早在1989年,沈阳计算所就作出了研制数控系统的战略抉择。当时,从国内来看,我国是机床大国,可数字控制机床却不得不依赖从美、德、日、法等经济发达国家进口。不但每年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而且也严重制约了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和民族工业的发展。这巨大的反差,强烈地刺激着沈阳计算所科技工作人员的心。从国际上看,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而且通过技术和贸易壁垒进行封锁与控制。1987年,国际上发生了著名的“东芝事件”,日本东芝公司把五轴联动的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卖给了当时的苏联,苏联用这种数控机床加工出了高质量的潜水艇螺旋桨,大幅度的降低了潜水艇的噪音。西方国家通过“巴统组织”严格禁止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和数控系统产品、技术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机床行业发展遇到重大难关,急需数控系统,尤其是高档数控系统。

  谁为国家解决这一重大科学技术难题?谁能很快拿出我国自己的高档数控系统?1989年初,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沈阳计算所领导班子慎重细致地考虑了发展数控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分阶段目标与技术路线、队伍与组织、风险等因素,最终决定集中力量搞数控,开始了数控创业。

  1990年9月26日,中科院沈阳计算所自行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多CPU、多过程、多轴控制与多轴联动、用于加工中心和车削中心的高档数控系统蓝天一号诞生了。这是我国第一台自己的高档数控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头羊,达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上同种类型的产品的先进的技术水平,打破了国外高档数控系统对我国的封锁与禁运。

  该所研制的蓝天数控系统装备了我国第一台双过程双主轴数控曲轴铣床,我国第一台国产化的五轴联动高档叶轮加工中心。蓝天数控系统还装备了我国第一台非球面大型高精光学镜片加工中心、第一台双过程四联动数控车丝机床等,创下了我国数控系统的多项第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该所便与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合作研制开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先后完成了鞍山、丹东、营口、锦州和山东胜利油田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994年开始,沈阳计算所公司与东北电网有限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入合作,开展电网电能量数据采集、传输与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1997年成功推出D-2000电网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并于当年开始装备东北电网直属发电厂和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和华北部分地区的关口变电所。几年间,研发人员的足迹踏遍了关东大地,汗水洒遍了白山黑水。

  沈阳计算所科研人员看到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处于“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局面,缺乏统一的编码标准,信息没办法真正实现共享,导致“信息孤岛”,影响电力信息化建设,他们建立了适应电力业务需要的特色标准体系,以满足电力行业信息化资源共享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完成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电力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撑系统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成功,为电力信息化建设和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的电力市场技术支撑系统,先后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计划、中科院东北振兴计划、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超常发展“特别快车”计划。由沈阳计算所承担的“电力行业数据安全交换与综合应用平台”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授予的2007年“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及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省长陈政高等中央、国家部委、省、市等几十位领导同志先后到该所视察,对沈阳计算所立足自主创新,在发展我国计算机技术及产业,特别是数控技术及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所发挥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寄予厚望,给予支持。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瞭望周刊》、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沈阳计算所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成果。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创新中国”专题栏目首播中将高档数控系统赞誉为“中国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

  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沈阳计算所整体转制,以新的体制和机制为国家高技术探讨研究及其产业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在整体转制过程中,该所一方面加紧转制工作的进程,使转制积极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将改革与改制同步,体制转变与机制转变并进,按照新的体制和机制运行,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数控产业高质量发展,2005年1月28日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控股,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成立的数控专业化公司,是集研发、制造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技术企业。该企业来提供高中档数控系统、高性能伺服驱动单元和高性能主轴驱动单元为主的产品、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以推动国内数控产业的发展并实现规模产业化,为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提供成套数控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撑。

  该所领导表示,成立高精数控技术公司,高档数控具备了更好的市场化机制,发展成更大更强的数控产业化基地,以适应逐步发展的需要。

  在省市政府和中科院的推动下,2007年4月至6月该所与高精数控公司联合沈阳机床集团共同实施了“国产数字控制机床应用国产数控系统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成功完成了6大类11个型号30台套数控机床的配套调试、机床检测及样件试切加工等工作。国产数控机床配套使用蓝天数控国产数控系统,加工出了具有复杂型面的高档叶轮、人像雕塑等工件,并全部符合各种检测指标要求,证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一工程被同行誉为给国产机床装上了“中国脑”。

  专家们认为:本示范工程的意义在于国内率先实现了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在国产中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上的批量应用,找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结合点;树立国产品牌,增强用户信心,提高对国产数控系统的认知度;数控系统厂家、机床厂家、最终用户三方密切合作系统配合,迈出了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2008年7月30日,“中国科学院数控技术创新联盟”在沈阳成立。中国科学院多年来以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己任,组织全院力量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服务。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方面,中科院通过前瞻性布局,已经在数控系统和加工控制算法、CPU芯片、现场控制总线、伺服驱动、数学机械化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在数字控制技术领域拥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创新联盟由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等五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发挥中科院在数控技术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系统成套技术及产品,逐步解决高档数控系统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数控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规模产业化,不断产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

  长期以来,在中科院、国家部委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沈阳计算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计算机系统及软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控与先进制造技术和工业控制技术四大专业特色,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领域具有重大的影响。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数控控制总线工程实验室设在该所。辽宁省计算机学会、辽宁省软件行业协会和辽宁省数控技术服务中心挂靠该所。创办出版的《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学术刊物,为国内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发行。

  沈阳计算所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先进文化建设,逐步培育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要求、体现单位自身特色、创新与和谐相统一的文化体系,即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职工利益与单位利益兼顾、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根本价值准则和核心价值体系;团结一心、和谐有序、自强自立、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树立“爱国奉献、科教兴国、创新为民”的科技价值观,弘扬中科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倡导“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作风,在职工中树立“创业、创新、创优、创效”的发展理念;“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效益”经营理念,“以人为本、效率优先、严谨规范、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职工以企业为荣,企业以职工为本”和“凝聚力量,协力同心,美好未来,共同创造”的服务理念;“和谐、奋进、敬业、团队”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沈阳计算所特别提出、重点树立“团结、和谐、创新、奋进”的理念,努力营造出和谐稳定、奋发向上、不断创新、有利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2007年,沈阳计算所集技术研发、研究生教育、技术培训、高科技产品生产于一体的花园式科研生产园区在沈阳浑南国家级高新区竣工使用,为研发、生产和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和优美环境,优化了整体形象,为沈阳计算所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沈阳计算所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计算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造就一支数量众多、专业齐全、素质精良、勇于拼搏、善于攻坚的科技队伍;形成了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优势和独具特色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方向,研发条件、技术储备和研发成果、产品在许多方面正在接近或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示出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国内外知名度日益提高,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沈阳计算所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学位授予权。197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自1979年招生以来,总计招收培养各类研究生近千名,并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0年来,众多莘莘学子从这里扬起了人生事业的风帆。这些毕业生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在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学术水平、组织管理等方面显示出突出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成为业务骨干。留所工作的毕业生中,10人被提升为研究员,20人被提升为副研究员,其中一些人还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成为沈阳计算所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振兴装备制造业,该所提出开展“装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万人培训工程”的设想。组织实施万人培训工程,建设数控技术培训基地。

  几年来,各类课程培训累计超过了15000多人次,为23家制造业企业提供现场技术培训与指导。通过数控技术培训,学员们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企业数控技术水平,促进了辽沈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为沈阳计算所数控产品培养了一大批“传教士”。

  50年风雨历程,50年艰苦创业,50年英才辈出,铸就了沈阳计算所50年的辉煌。今天,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沈阳计算所,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同事,沈阳计算所职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颇多,他们表示:回顾历程,备感光荣,心潮澎湃!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激情满怀!

  沈阳计算所承载着几代计算所人的追求与梦想,肩负着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使命,在未来的征途上,秉承“创业、创新、创优、创效”的发展理念,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书写新的篇章,创造沈阳计算所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