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加工中心

    别看不上大专生

    时间: 2023-11-11 11:29:01 | 作者: bob综合手机版

    用成绩对学生进行划分,是应试教育难以消除的特点,相比过独木桥般的高考,其实中考也并不逊色。

  用成绩对学生进行划分,是应试教育难以消除的特点,相比过独木桥般的高考,其实中考也并不逊色。

  我国初升高“淘汰”了将近50%的学生,这些学生立即进入到社会或者中专,升入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奔着本科去的,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本科”和“光明的前途”直接挂钩,很少有学生志在读专科,成为一名技工。

  就连很多出于无奈要去读专科的学生,报考专业时也往往遵循“办公室”原则,选择那些看起来体面的工作。

  至于工程类、机械类、模型制造......给人的印象是戴着安全帽的工地老师傅或把玩着大型机械物件的车间工人,想想就觉得又苦又累。信息技术、经济学、管理等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自然吸引了更多学生报名。

  可毕业后,他们又要与本科毕业生直接竞争,其中的惨烈程度从各种“大专生被学历歧视”的社会事件中即可窥探一二。

  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曾在北京与浙江两地的高职院校中做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6%的高职毕业生觉得自身将来会成为白领,只有10.8%的人觉得自身会成为蓝领,还有32.6%的人表示不确定。

  这种极端现象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综合素养一般的学生“眼高手低”,不愿低下头去学个技术活,端起蓝领的饭碗;相对优秀的人在仅有的几个管理岗位里卷来卷去,更会瞧不上一些纯粹技术岗位,认为屈才。

  表现在就业市场上就是,一边是大专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另一边却是招人难、用工难等制造业难题,连“玻璃大王”曹德旺都吐槽过招人难,“网络公司招聘大学生,2000或3000元的工资都愿意去,而福耀四五千元的工资却招不到人”。

  传统观念的“做白领才有出息”,促使更多毕业生走上了与本科生和硕士生竞争的艰难之路,不占优势的专科生日子并不好过。

  从雇佣层面来看,很多企业的招聘条件明确要求专科及以上,在大学生满地跑的时代,本科学历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企业招人的最低底线。而国家公务员现在大多数需要本科以上才能报考,专科生能考的很少,因此留给专科生“坐办公室”的机会并不多。

  尽管学历不完全代表能力,但学历在当下是找工作的基本门槛,很多专科生的“白领之梦”逐渐被排除在外,这个群体在与他人竞争同一个文职时常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来自湖南的邓先生毕业于一所专科学校的英语专业,通过校招在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待了三年,这期间不断学习、考证,就职中途通过成人高考继续提升学历,转眼十余载,邓先生慢慢的变成了深圳一家大型医疗机械供应商的项目管理人员。

  刘先生认为,每年大概400万专科毕业生进入社会,大家起点都不高,做好一个职业规划尤其重要,怎么在大学三年和职场前期打造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过人的职业素养,是大专生逆袭甚至与本科生进行竞争的法宝。

  刘先生给志在白领的大专生堂弟做的职业规划是:大专第一学期报名成人高考,毕业之后能同时拿到专科毕业证和本科毕业证,如果有能力考全日制的专升本更佳;其次不要浮躁,学校期间,在自己所选定的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毕业后深耕于此,达到资深水平;最后,掌握优秀的表达能力或掌握一门外语(英法日韩等),给自己加分。

  可见,提升学历对于大部分志在白领的专科生还是很重要的。近几年来,专升本都处在一个不断扩招的趋势中,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有32.2万人选择“专升本”,到2021年,扩招至64.2万。

  前段时间,教育部再明确,2022年将适度扩大研究生及专升本的招录规模。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上岸的几率会大大地增加,这对备考生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除了专升本之外,已经毕业的人士也能够最终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方式来进行学历提升,总之,只要想努力,眼前总有一条路。专科生的第一学历或许不太好看,但当工作经历足够丰富,在一定年纪成为某个领域的资深人士,可完全覆盖第一阶段不够优秀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通过了高职扩招计划,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2020、2021两年持续扩招至200万人,再从2021年高考的数据分析来看,不少省份的专科录取率已超越了50%。

  这就说明,每年毕业的专科生数量不会比本科及以上少,加上中专、技校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每年都有几百万的专科毕业生有就业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技能人才缺口已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一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人才的缺口更大。

  90%的企业表示,年轻人从事一线蓝领工作的意愿低是造成蓝领用工荒的根本原因。而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是劝退年轻人进入蓝领大门的直接因素。

  吴莉是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应届专科生,当年高考分数并不理想,被调剂到了这个她认为不是很适合女生的专业。

  她表示,学土木工程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去工地当施工员、技术员,条件艰苦。而待遇和工作环境都不错的设计师、工程建设价格以及进入房地产企业做甲方,要求都很高,也难以竞争过本科毕业生。因此,毕业后她没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托亲戚找了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的职位,工资虽不高但轻松稳定,她的母亲也认为一个女孩子在车间或者工地做技术总归不太体面,又苦又累、也难找对象。

  据了解,吴莉班上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并不多,稀少的几个女孩子,要不专升本考到师范院校当老师,要不毕业后做起了美容美妆产品销售的工作,有的就是跟她一样做起了文员。不少男生则通过报名网络课程转行到网络公司当起了程序员,整个班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选择进工地当技工。

  而同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小李毕业后回乡,在县城的一家汽车维修店工作时就遭到了同事的质疑:“读了大学还跟我们一样在这打工,那你读书有什么用呢?”刚出社会的小李经验不足、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老手同事面前百口莫辩。

  这样的质疑并不少见,比起当初中教师的表姐,在本科读金融专业的妹妹,小李每次过年回家都是不大受待见的那个。

  我国技术工人在建国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王进喜、王崇伦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全国劳动模范,是众人学习的榜样,技术工人也享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待遇,住房、医疗、劳保等方方面面都被国家包下来。

  那时工厂里的高级技工,是企业的“牛人”、众人眼中的能人,其社会地位之高,证实了那个时代的“劳动光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体系进行了深刻变革,广大产业工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相比于光鲜亮丽、收入更高的互联网、金融等职位,蓝领工人经常跟“卖体力”相挂钩,工资低且不体面,很少成为毕业生主动选择去做的职业。

  由此就导致了我们的汽车制造、精密仪器加工、电子设备乃至手表、首饰等依旧和世界强国有很大的差距,这些的缺失就在于我国技术蓝领数量和素质的欠缺。

  在以精湛的制造技术出名的德国,机械制造、汽车、电子设备、化工制造是其经济的四大支柱,技工需求量巨大,德国政府注重职业教育,高级技师更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就占了50%。

  可以说德国制造业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以及对技工地位的充分肯定,从事蓝领行业的工人,工资待遇并不比白领低。

  而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基层技工的需求也比较大,工资待遇也比较高,再加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很乐意进入制造业一线当工人。

  国内外蓝领待遇的差距让不少毕业生以及蓝领工人想另辟蹊径,通过和劳务中介挂钩去国外做技工,挣钱的同时顺便长长见识。

  对此,邓先生认为,市场上很多短缺工种在发达国家待遇都不错,诸如新西兰的水泥工,从业人数不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所以从海外招募,工资不菲,很多人很愿意去。

  专科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开设的专业比本科范围广,细分更精,而且很多专业都与国家实体制造业息息相关。

  比如数控设备应用和维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模型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与我国全力发展的制造业密不可分。

  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宝玉石鉴定和加工、污染修复和生态工程技术等资源环境类专业,也会慢慢的重要,因为对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正在成为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

  铁道机车专业、民航通讯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专业,是专门培养具有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相关知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社会对这样的人才供不应求。

  其它还有一些涉及到食品安全、医药卫生、体育教育等大类专业,与人们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更加细分的专业,更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与本科教育形成了差异化,目的是为社会输出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这些领域深耕,都会有不可小觑的前景。

  当下的中国制造业不缺流水线工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机械性的工作都会被机器人取代,中国真正缺乏的是懂技术的蓝领。

  比如机械专业,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比如一块钣金需要承重35N,需要多厚,怎么做表面处理,力怎么计算,形状设计出来后怎么来实现等都要考虑在内。用到很多物理知识,牵涉很多材料的特性。此外,还可能要熟练使用CAD、3DMAX、SOLDWORKERS等。

  很多年轻人理解的机械专业仅仅是一个物品怎么在车间里制造出来的流程,以及车床、铣床、磨床等最简单的部分,但制造前的设计环节,以及怎么保证机械能达到设计的需求等更为关键、更考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部分,却被很多人忽略了,这恰恰才是机械专业中最有前景的部分。

  很多人对这种专业性蓝领的工作认识程度不高,停留在“脏乱差”层面,往往产生抵触思维,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抑制了年轻人对蓝领这样的领域的就业意向,也导致了社会对这个工作的误解。

  “我们公司有3—5年经验的机械研发工程师薪资差不多在16K-30k,如果专科生能沉下心来学技术,毕业之后能找到偏向研发的岗位,再同步提升学历,前景还是很不错的。”邓先生说到。

  彭明是2012年毕业的大专生,上大学学的就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他的同班同学的就业情况是:“大专生在销售行业还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我身边很多大专的同学,做销售能坚持到底的基本都不错,一年几十万。很多同学成绩还可以,高考失误滑档来到了专科,这些同学专升本没那么难,我们专业当时有七八个同学成功专升本,到了国企、供电局等,继续做技术的同学一年至少也有个十多万,没有特别差,做得特别好也难,这会有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

  和他同一届毕业的大专生也不缺乏有些人在三一重工、中车电网等大公司做高级技工,薪资待遇很好、工作稳定、车房双全,还有一部分做了货车司机、快递员等职业,相对来讲,这部分蓝领岗位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较低,但比起过去,涨幅也不小。

  而彭明的选择是沉下心来去做一名技工,就业将近十年的他从实习的基层技工做起,到现在已经是一名高级电气工程师,月薪20k+。

  新世纪初,基本的建设投资的快速地增长和房地产的井喷式爆发使土木工程成为热门专业,互联网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快速地发展,让电子商务、计算机、金融和经济等专业又成了高分考生的宠儿,总之哪里赚的钱多学生就去哪里。

  从1999年开始本科生大幅扩招,几年内全国大学本科招生人数从约100万人急速飙升到了约500万人。给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带来了一人才红利,现在慢慢的开始过剩。

  而同一时期,我国的实体制造业得到大规模扩张,一路高歌猛进超过德国、日本、美国,变成全球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国。

  这期间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制造业发展赶上了廉价劳动力过剩的人口红利,低技能人才供过于求,中高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侧面反映出我国的制造业多是中低端产业,大而不强。如今人口红利过去,国家迫切地需要转型高水平制造业,但人才结构调整迟迟跟不上。

  据了解,我国制造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师占比不到10%,四成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平均岁数超过46岁,青年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技术工人队伍年龄断档、青黄不接。

  由此可见,高级技工和新兴起的产业人才缺口过大,特别是在新兴起的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领域,慢慢的变成了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痛点。

  一系列问题促使国家把目光看向了职业教育,目前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并在“名”与“利”两个层面发力改变蓝领工人社会处境。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给职业教育非常明确的定位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主体地位。并从制度体系、国家标准、“双元”育人、办学格局、人才保障政策、督导评价、组织实施等不同方面勾勒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改革的“四梁八柱”,《方案》也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标志着经过多年探索,局部实践的职业本科教育即将走向科学规范的全面实践。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批复3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而在今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疯狂鼓吹“大学梦”的K12培训机构折戟沉沙,职业教育成了教育行业的香饽饽,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对中专、大专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利好。

  为了让技术人才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技术等战略型新兴起的产业的有效对接,高职学校也陆续开始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很多专科院校也扩建了校区,提升校园的硬件设备和场地,并且通过开展高校合作、设置大学直通车等给专科生寻找更多的出路。

  中智调研的结果为,制造业2021年上半年业绩好转,企业人才需求迅速扩张,近四成的企业在下半年增加招聘量,从岗位需求上看,需求最大的是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人口缺口很大,如架构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等,数字化领域的技术人员跳槽涨薪40%,70%的企业在2021年为员工调薪。

  这些虽然还远远不足,但其重点是,好的转变已发生。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脱虚向实”,更看重创新和实干的当下,这样的转变尤为重要。

  希望在未来的社会里,能真正出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风尚,技能型人才和脑力劳动者都得到同样的尊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